第413期:《三峡大学报》

孔佑军:泥土里挤出的“学霸”


   期次:第413期   作者:余东山秦淑芬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本科生孔佑军出生在一个背着几十万债务的农民家庭,命运似乎没给他读大学的机会,但他“敢于做梦“,用自己双手挣生活费,用“规划”“跟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如春天里的小草从泥土“挤“出来,勇敢“发芽“,茁壮成长,最终实现了从一个留守“农村娃“到手捧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四所学校(所)保研通知书———大学生“学霸”的华丽转身。


  “挤”出来的学习之星

    谈及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孔佑军坦言自己的确比同龄人付出更多。于他而言,身兼家教教师、学生干部、公益活动志愿者,扮演好每一个角色的同时,如何平衡好与学习的关系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当他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然早起去自习室背诵英语单词、课文;当他人饭后闲谈时,他已经插上耳机开始了听力训练;当他人傍晚网上冲浪时,他已经开始了一道道理工科题目的计算。大学四年,他不打游戏,不睡懒觉,保持着每天6点早起的生活习惯。
  “闹钟响了躺一会再爬起来的人跟一下子坐起来的人是不一样的,孔佑军是少有的后者。”同寝室的王振茂回忆说。凭借这份坚持与努力,他大一学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获得了校级一等奖学金及国家励志奖学金。
  科技创新方面,他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湖北省省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了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竞赛的资格。2015年5月,以孔佑军为首的“S”型代表队在三峡大学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合肥工业大学参加国赛,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众多985高校同台竞技,取得了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


  “挤”出来的全能选手

    采访当天,当记者辗转抵达采访场地时,孔佑军也正从实验室匆忙赶来,原来当得知采访时间延迟一小时后他又临时将自己做实验的任务提上行程。孔佑军告诉记者,大学四年,他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节奏,每天满满的计划,一旦哪个环节生变或搁置,便马不停蹄的奔赴下一个任务。几乎不允许自己有停下歇息的时间。
  除去学习科研任务,孔佑军还担任该班班长、该校校史讲解队讲解员、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周末时间积极组织班级活动,作为志愿者积极响应公益项目,寒假期间连续三年参与学校“三大使者家乡行”活动。
  当被问及自己是如何在同等的时间里取得他人难以企及的成绩时,孔佑军坦言这一切得益于自己擅长规划、擅于“挤”的劲头。
  初入大学当从助班马舒学长口中得知可以通过大学努力获得保研资格时,孔佑军便暗下决心要把“挤”进保研名额作为自己的大学目标;大一结束看到学长们的国家奖学金证书,他便激励自己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更加努力向国奖靠近。为了完成这些大大小小的目标,他会把要做的事情详细地规划在手机备忘录里,其中又分为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翻开孔佑军的手机备忘录,密密麻麻全是每日规划,若有变动则及时调整。
  “我走路的时候脑子就在思考下一步该继续什么,当计划生变时我就得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准备。竭尽全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但是延误不可避免时,我会在睡前把这一计划提到第二天的突出位置。”
  孔佑军告诉记者,无论当天睡得有多晚,第二天他都会遵守6点起床的规律,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的计划不被打乱。“大学里我们都很忙,但清醒与盲目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对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定了目标之后又能否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擅于‘挤’时间、‘挤’精力的人自然收获更多。”孔佑军说道。“偶尔的松懈在所难免,疲惫时我也会追剧来放空自己,但是短暂的休息之后心底的那个目标又会不自觉地蹦出来,提醒自己回到正常轨道。”
  据了解,初进大学的孔佑军成绩并不突出,但一年之后的他很快跃居年级前三的位置并在大学四年里稳定下来。
  苦心人,天不负。科研项目,学生工作上的累累硕果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其当选为三峡大学2016年度“十大杰出青年”。
  “我觉得光把学习这一门事做好就已经够忙了,但想不到的是同样的时间他却能做那么多事。要是按他的节奏生活我怕我一周都坚持不下来!”成绩排名不相上下的室友杜康如是说道。
  

“挤”出来的生活常态

    其实 “挤”———这样的生活节奏在孔佑军很小的时候已经养成。“跟学习‘挤’时间,跟工作‘挤’效率”早已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1993年,孔佑军出生在河北邯郸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年仅6岁时,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身为家里长子的他已经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课外照顾弟弟,农忙时帮爷爷奶奶捡柴做饭。后来爷爷又罹患癌症,治疗欠下的几十万债务更是让家庭雪上加霜。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并顺利完成学业,孔佑军大学的每个寒暑假都在打工中度过。当同龄人暑假待在空调房玩游戏时,他正在车间流水线干得热火朝天。和他一起去东莞打工的同学聂建文说:“工厂的伙食极差,他为了多节省一点钱,坚持在工厂食堂吃饭,两个月下来,他整整瘦了二十多斤。”
  春节时大家都在走亲访友,他却只能休息除夕一天,剩余时间不是在酒店当服务生就是在超市当促销员。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从入校到现在他没有伸手向父母要过一分钱,所有的费用都是靠在学校拿奖学金、做兼职或假期外出打工赚来。每天早上用一个饼或几个包子充饥,中餐晚餐则错过高峰期打价格优惠的套餐,外出家教时宁可饿着肚子也会赶回学校吃晚饭。年幼时的艰苦经历让孔佑军早早明白了 “把钱花在刀刃上”的道理。但令身边同学惊讶的是,他这么“挤挤抠抠”的一个人,却在为尼泊尔地震灾区捐出了100元钱———要知道100元便是他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
  孔佑军还有一个“绝活”———缝补衣服,这是他长期节俭练就的手艺,也给他挣来“缝补匠”的名号。自己的衣服自己缝,同寝室同学衣服扣子掉了也靠了他,久而久之一层宿舍楼的同学都闻名而来。
  “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帮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与我出去当志愿者一样,收获的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孔佑军说。
  

“挤”出来的保研之路

    “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要想出类拔萃首先得有‘挤’的精神。”这是孔佑军参加学校“三大使者家乡行”活动时对高中学弟学妹所说的一句话。
  孔佑军告诉记者,保研第一轮投简历时,他就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念头,把全国的重点院校几乎一一投遍,比起其他人的拿捏不定、犹豫不决,他先人一步拿到了好几所大学的二轮面试通知书。
  “二轮面试时,跟我一起竞争的很多都是来自全国‘985’‘211’类顶尖大学的同学,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我给自己加油:我们的地域不同,学校不同,但能同时出现在这里恰恰说明了我能力不逊于在座各位。”正是抱着这种自信,他硬是在一大批实力强劲的竞争者中成功的“挤”了出来,同时拿到了中科院电工所、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四所学校的保研通知书。
  如今,研究生的生活已向着孔佑军招手,但他依然忙碌,他依然在“挤”———他忙着做毕业设计,他忙着做未来三年学习计划,还忙着要学车考驾照,甚至为将来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做着准备。
  他说: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始终相信只有敢于做梦,敢于跟时间赛跑的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