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期:《三峡大学报》

校友于德翔:心系母校“情”定西陵


   期次:第418期   作者:邓明明 刘明强   查看:99   


  9月15日,西陵移民智慧产业园项目暨特锐德电力设备生产基地项目举行开工建设新闻发布会,全球最大箱变制造商青岛特锐德公司正式落户宜昌西陵,进驻移民智慧产业园。当日下午,身为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公司董事长的我校校友于德翔回到母校,捐赠人民币400万元用于支持学校建设发展。据了解这是于德翔夫妇继2016年6月为母校捐赠后的第二次捐款。“母校对于自己来说,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和特殊的意义,是母校给予我专业知识,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向母校捐款既是感恩之情,也是应有之义。”于德翔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母校的发展,竭尽所能为母校发展作贡献。
  心系母校,毕业多年后“梦”回宜昌

    32年前,于德翔走进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现三峡大学),与宜昌结缘;2009年,他带领他的团队成为深交所创业板首家上市企业,其产品在铁路市场、煤炭市场和部分电力市场占有率第一;而今,他再次“梦”回宜昌……在中国电气制造业,于德翔及其团队的崛起引人注目。
  作为创业板第一股,于德翔和他创办的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用实力奠定着在铁路、煤炭和部分电力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作为国内最大的专业化箱式变配电设备研发与生产商的领导者,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现三峡大学)的于德翔和宜昌有着深厚的情结。
  正是有了这份“情”,于德翔在毕业多年后,回到宜昌,投资宜昌,播撒产业的“种子”。
  母校是我人生的起点,在骨子里埋下了一种服务意识和不太安分的基因

    1985年,20岁的于德翔从老家吉林考入了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现三峡大学)电气自动化系。
  说到当时的求学经历,于德翔用“懵懂”二字来形容。
  “那个时候学校很小、外面的世界也很小,当时我就一普通孩子,很懵懂,对未来也没有太多的思考,甚至感觉上大学都是稀里糊涂上的。”于德翔笑着说,不像现在的孩子,思想、环境、价值观方面都很好。
  “上大学对于一个人人生观的改变是比较大的,我也不例外。”于德翔说,这也要感谢他当时的辅导员———周尚欣老师,传授了很多的经验给他,让他在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方面都有了提高。
  在当时,于德翔算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他既是班长,又是学生会主席,也是学校较早入党的一批学生党员。“在不断成长的历程中,你所接触到的和学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于德翔说,通过学校组织的各式各样的活动,也培养了我的能力和服务意识。正是有了这些经历,也让原本要留校的于德翔最终选择走向企业。
  “梦”从这里开始起航。
  在事业蒸蒸日上、得到企业重用的时候,于德翔却作出了辞职的决定

    1988年,23岁的于德翔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电力设备厂任技术员。凭着直来直往的冲劲,当年的他很快被提拔为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后来又当上车间主任、厂长。31岁时,他已是系统内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很快,他被省电力公司选中,调入总部,并把公司的多种经营企业搞得风生水起。
  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得到企业重用的时候,于德翔却作出了辞职的决定。在当时,他的决定让很多人不理解,同龄人甚至都觉得他是个“神经病”。
  但多年后,于德翔用他的成功证明了当时的决定。
  2004年,于德翔带着20多人,创办了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特锐德成为深交所创业板首家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001;2011年,清华大学成立专门小组,对特锐德持续跟踪研究;2012年,特锐德团队建设案例被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库收录……如今,特锐德的产品占有率在铁路市场、煤炭市场和部分电力市场均为第一。而于德翔的终极目标是把特锐德打造成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我们有传统制造业的优良基础,所有核心技术都是自己的,所以我们有能力做事,做点大事总比小事好。”
  2016年,他向母校捐赠近2000万元现金和设备

    事业成功的同时,于德翔也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
  2016年4月,于德翔携夫人卞娉女士回到母校三峡大学,为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师生作了一堂精彩讲座,也深切感受到母校的巨大发展变化,并决心为母校发展提供必要帮助。
  2016年6月,于德翔夫妇再次回到母校,不仅在毕业典礼上和数千名毕业生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梦”和“幸福观”,更以个人名义向三峡大学捐赠现金500万元和10辆总价百万元的电动汽车,同时还以特锐德公司的名义向三峡大学捐赠价值1000余万元实验设备,并受聘三峡大学首位创业导师。
  “母校对于自己来说,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和特殊的意义,是母校给予我专业知识,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向母校捐款既是感恩之情,也是应有之义。”于德翔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母校的发展,竭尽所能为母校发展作贡献。
  这是于德翔对母校的“情”。
  希望把公司这么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变成一粒种子,栽到宜昌,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正是对母校的“情”,于德翔希望跟母校更“近”一些。
  2017年9月,西陵移民智慧产业园项目暨特锐德电力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开工,这是于德翔首次将他的产业落地到宜昌。
  “离开宜昌近30年,之所以选择在宜昌建立产业园,说到底是一份三峡情、学校情、师生情。”于德翔说,希望通过一种形式来表达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这样和学校更近一些。
  与此同时,宜昌市委市政府、西陵区委区政府的真诚也是于德翔决定将基地落地宜昌的重要原因。
  “西陵区的卢斌书记、任蔚区长,亲自到青岛和我们就项目做深入的交流,我被政府领导的真诚和想为经济发展、为社会做事的迫切精神所感动。”于德翔说。
  天时、地利、人和;抓住机遇、形成商机。
  “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大潮背景下,宜昌作为水电之都、能源之城,更适合在电力能源方面的发展。”于德翔说,宜昌比其他城市更具备电力基因,三峡大学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为特锐德集团在此落地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我们希望把公司这么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变成一粒种子,把它栽到宜昌,栽到三峡大学的边上,栽到宜昌的土壤里,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于德翔说,既助力宜昌的经济发展,又通过我们的生产基地,建立三峡大学的实习基地、实验基地、交流基地,融合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新的延伸价值。